首页 > Word模板 > 三年级 > 

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6.doc

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6.doc

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6.doc

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6.doc

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6.doc

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6.doc

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6.doc

试读结束,还剩746页未读,开通VIP下载查阅。
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 ------------------------------------------author ------------------------------------------date 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单元目标: 1 认识生字36个。练习写偏旁是“三点水”的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本单元的5篇课文。背诵课文1篇,古诗2首。熟记名言3句。 3 结合课文进行说话训练4次。单元语言实践活动1次,指导学生搜集材料,朗诵交流,并制作小报,进行展览。 4 本单元指导学生继续学习预习课文: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遇到不理解的词句,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字典、词典加以理解;学会在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上做记号。 5 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情感,并且体会人与人之间需要关爱与宽容。 课题 1、春的消息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过程中认识5个生字 “冈、蝴、蝶、耀、颊”。积累7个词语“春装、山冈、蝴蝶、 雀跃、沉睡、照耀、面颊”。 2、按要求预习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能说文章说的春天的消息;用合适的方式理解词语“盼望”、“爱怜”、“雀跃”的意思。 3、体会春天来到时人们欢快的心情以及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继续学习预习课文。在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能结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 在学文的同时能选用合适的方式理解词语“盼望”、“爱怜”、“雀跃”的意思。 教学媒体 春天图片 课前学生准备 1、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诗歌。 2、预习作业 (1) 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的字音。 (2) 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盼望、爱怜、雀跃。 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景,引人新课 1、 看画面,说景象。 (1)出示描绘春天景象的画面。 (2)按“春天到了,什么怎么样了”的方式说说春天的景象。 (3)说说:你对春天的感受。 2、 春天是个值得赞美的季节,很多诗人都写过关于春天的诗歌。谁能把你所知道的描写春天的诗歌读给大家听? 预习反馈:诵读《咏柳》、《春夜喜雨》…… 3、 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歌。 出示课题:1、春的消息 齐读课题(理解题目中“消息”的含义) 二 初读诗歌,了解大意 1、 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 指名分节朗读诗歌,学习字词。 (1)纠正字音,重点指导:“冈”的读音是第一声,“颊”的读音是jiá。 完成多音字练习。 piǎo( ) jīn( ) tǔ( ) 漂 禁 吐 piào( ) jìn( ) tù( ) (2)掌握字形,重点指导 “耀”和“颊”的字形 3、 通读全文,边读边想:你知道了哪些春天的消息。读后交流。 三 反复诵读,体味诗蕴 1、 轻声读诗歌,圈出诗中所描写的春天的景物。 交流:描写了哪些景物?要求学生连贯地说一说。 板书:春风 春水 小鸟 蝴蝶 雏菊 枝头的绿苞 明丽的阳光 田野里的小草 2、再读课文,想想:为什么选择这些景物?通过这些景物,你能感受到什么? 交流、小结:作者描写了春风、春水;小鸟、蝴蝶;雏菊、枝头的绿苞;明丽的阳光、田野里的小草,因为这些都是春天到来时最具特点的景物,使人感受到春天是充满生机的。 3、春天的到来,带给人们的是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诗句中可以体会到?请你们再读读课文,找找有关词、句。 组织交流,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以下句子: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你看,春天已经来到! 飞过树林,飞上山冈,到处有春天的欢笑。 我高兴地捉住它,又爱怜地把它放掉。 看到第一朵雏菊开放,我会禁不住欣喜地雀跃。 A、 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B、 理解词语“盼望”、“爱怜”、“雀跃”的意思。 C、 启发想象:如果你是诗中的“我”,你看见飞来的蝴蝶会如何高兴? 如果你是诗中的“我”,你看见开放的雏菊会如何欣喜? 练习说话:春天的第一只蝴蝶飞来了,我高兴地 。 春天的第一朵雏菊开放了,我欣喜地 。 D、 指导朗读:读出喜悦之情。 4、选择喜欢的一节有感情地读一读。 (1)自由组合练习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5、有感情地读全诗。 6、积累背诵。 (1)借助插图,选择喜欢的一节背诵。 (2)师生互动背诵全诗。 四 拓展延伸,指导语言实践 1、春天是美好的,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学生结合平时对生活的观察,说说春天里还有哪些特有的景物。 2、 说说:当你发现春天已经来临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3、学习用儿歌的形式写一写你所喜爱的春天。 板书设计 板书:春风 春水 小鸟 蝴蝶 雏菊 枝头的绿苞 明丽的阳光 田野里的小草 本课小结 1、 基本完成教学目标中“耀、颊”的字形,能理解“盼望”、“爱怜”、“雀跃”的意思,能体会春天来到时人们欢快的心情以及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 能围绕春天的消息进行知识拓展。要求学生结合平时对生活的观察说说时春天里还有哪些特有的景物,学生能很快说出动物的生活变化。如:家里的乌龟冬眠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等。 3、 还应加强说话练习 反馈教学效果的作业 照样子写词语 例:(嫩绿的)小草 ( )冬天 ( )太阳 ( )田野 ( )面颊 课题 2 、啊,汤圆① 教学目标 1、 在阅读中认识生字10个“汤、沸、嗔、芝、馅、氛、馨、悦、殷、企”。积累词语9个“汤圆、沸腾、迫不及待、气氛、温馨、洋溢、愉悦、企盼、吉祥如意”。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糅合、温馨、洋溢、殷殷”4个词语。学习用“不仅……而且……”造句。 2 、能正确有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 “当我们合家围坐在小圆桌前吃汤圆的时候,我觉得生活实在是多么的美好。”这句句子的含义。 3、体会过年吃汤圆的习俗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体会家庭生活的温馨与美好。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 “当我们合家围坐在小圆桌前吃汤圆的时候,我觉得生活实在是多么的美好。”这句句子的含义。 教学媒体 有关文字的投影片。 课前学生准备 1、 让学生收集有关中国新年中,大年初一、元宵节吃汤圆习俗的资料,张贴在“资料大搜索”中,先进行阅读、了解。 2、 预习作业 (1) 读通课文,自学课文的生字新词,用学过的方式尝试理解“糅合、温馨、洋溢、殷殷”4个词语;在不理解的词句上做上记号。 (2) 关于生字的小练习 l 形近字比较 汤( ) 沸( ) 企( ) 悦( ) 烫( ) 佛( ) 止( ) 说( ) l 同音字比较 芝( ) 馅( ) 吩( ) 汁( ) 陷( ) 氛( ) l 多音字 yin( ) 殷 yan( ) (3)课后练习1,从文中找近义词。 教学流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1、师:寒假中,我们过了中国人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春节。春节中,有哪些习俗呢?(守岁、贴对联、迎财神、拿压岁钱、拜年、吃团圆饭、吃饺子、吃汤圆、吃年糕、放烟花爆竹……) 2、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汤圆有关。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啊,汤圆(指名读 、齐读) 二、自学课文交流反馈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小组交流课后练习1。 (3)找出课文中描写汤圆的句子,读一读。 (4)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质疑,能够解决的在小组内交流解决。 2、检查自学,交流反馈。 (1)随机抽学号按小节读课文。(注意读准“嗔”、“氛”、“殷”的字音,指导“殷”、“馅”、“馨”的字形。) (2)小组交流课后练习1,交流问题,能够解决的在组内解决。 (3)读文中描写汤圆的句子: A、只见铁锅里清水沸腾,一只只圆溜溜、雪白雪白的汤圆随着水波,在轻轻地滚动,沉浮。 B、那糯米粉的皮子,以及猪油、白糖、黑芝麻糅(róu)合的馅儿,那么香甜,那么可口; 通过课前读文,感受一下“汤圆”一词前加上了“啊”字,表达怎样一种情感?(喜爱)指导读出“啊”字所蕴含的感情。 (4)学生质疑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A、妈妈为什么不让我先吃汤圆? B、为什么“当我们合家围坐在小圆桌前吃汤圆的时候”,“我”会觉得生活实在是多么的美好。 C、吃汤圆的含义是什么? ……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一)学习课文6-8节 1、师:吃汤圆给“我”带来哪些感受呢?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课文中直接抒发作者感受的句子。 2、交流: 出示句子:当我们合家围坐在小圆桌前吃汤圆的时候,我觉得生活实在是多么的美好。(学生个别读,教师引读。) (1)为什么“当我们合家围坐在小圆桌前吃汤圆的时候”,“我”会觉得生活实在是多么的美好?理解“当我们合家围坐在小圆桌前吃汤圆的时候,我觉得生活实在是多么的美好。”这句句子的含义。 (2)讨论交流: A、 汤圆好吃——那糯米粉的皮子,以及猪油、白糖、黑芝麻糅(róu)合的馅儿,那么香甜,那么可口; 1)你能理解“糅合”的意思吗?(准备好包一只汤圆的材料或三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演示。让学生理解“糅合”的意思。) 2)这句句子写出了汤圆色、香、味俱全,那种浓得化不开的香甜,就像是新年吃汤圆时,感受到的那种浓得化不开的幸福。 3)齐读这句句子。 4)联系“啊,汤圆,原来你是含有团团圆圆、吉祥如意的意思的。”这句句子体会吃汤圆的意义。(感情朗读) B、 吃汤圆时的温馨气氛——每人的脸上洋溢着愉悦的神情。父母对我们子女说着以后要继续长进——那蕴含着殷殷期望的语言;外婆回忆着她小时候关于汤圆的故事;还有我和弟妹之间的相视的微笑…… 1)查字典理解“洋溢”的意思。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殷殷”、“温馨”   的意思。 2)想象一下,父母可能会对儿女说些什么?外婆会说些什么?我和弟妹间相视的微笑意味着什么? 交流: 父母——告诉孩子们要不断长进,要做有用的人,要好好学习、好好做人,在新年里有新的进步。 外婆——回忆自己小时候包汤圆、吃汤圆时的事。(类似于文中吃汤圆的情景)也暗示着这一传统习俗流传下来的意义,人们向往幸福美好的生活,向往合家团圆、其乐融融的气氛。 我和弟妹间相视的微笑——汤圆给他们带来的甜美;对幸福家庭生活的满足;手足间的相互祝福、支持凝聚在微笑中…… 齐读第7节,体会气氛的温馨,感受合家团圆的兴奋。 (3)第7小节讲了两层意思,用一组关联词语连接了起来,它们是——不仅……  而且……,表示递进关系,侧重于后一层意思的表达。 (4)现在,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课题中“啊”字的含义,它仅仅是表达作者对汤圆的喜爱吗?(无比的高兴、幸福,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再读课题,体会。 (二)学习课文1-5节 1、师:文章1-5小节中的内容与表达作者的感情有什么联系?母亲非常疼爱我,为什么却不让我先吃为快? 联系上下文理解:母亲不让我一个人先吃为快,说要等弟妹和外婆到齐了才吃,其实是为了营造一种全家团聚、其乐融融的氛围。 2、补充关于汤圆的传说故事,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题。 出示故事: 元宵节和吃汤圆的来历 相传汉武帝的时候,宫中有一位宫女叫“元宵”,因为长年生活在宫中,她非常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大臣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动难,唯一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做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武帝准奏,“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 如果没有了元宵姑娘的想念父母,和这位好心的东方朔帮助了元宵姑娘,也就没有了今天的元宵节,更没有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了。 四、总结全文,感情朗读 1、总结:春节是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节日,过年时举家团聚,一边吃着香甜可口的汤圆,一边谈着生活中的故事,一边享受着这一份浓得化不开的香甜,一边期盼着来年的吉祥、美好。这份温馨与美好是何等珍贵呀!所以,作者在文章结尾处发出内心的深切感慨——啊,汤圆,原来你是含有团团圆圆、吉祥如意的意思的。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 大家刚刚过了农历新年,了解了不少关于新年的习俗,比如守岁、贴对联、迎财神、拿压岁钱、拜年、吃团圆饭、吃饺子、吃汤圆、吃年糕、放烟花爆竹……,选取其中的一件,说说这个春节中你和家人在一起时,最高兴的一件事。要求讲清楚、说完整。 六、课后作业 1、收集关于中国传统新年习俗的资料,在小组里交流。 2、讲一个关于新年的传说故事。 板书设计 啊,汤圆 团团圆圆 吉祥如意 生活美好 (不仅) (汤圆)好吃, 啊,汤圆 (而且) 吃汤圆时气氛温馨。 本课小结 1、课上进行了字形区别,书写指导,但从作业情况看,写错字较多“嗔怪”、“糅合”、“洋溢”、“蕴含”、“迫不及待”等字仍有不少人写错。需加强指导。 2、理解 “当我们合家围坐在小圆桌前吃汤圆的时候,我觉得生活实在是多么的美好。”这句句子的含义,学生答得不够全面。需加强阅读分析理解。 反馈教学效果的作业 1、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殷 yin ( ) 殷 yan ( )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期盼(   )  殷切(   )  温暖(   ) 吉利(   )  包含(   )  美满(   ) 3、从文中找出一句描写汤圆的句子: 用“那么……那么……”写一句句子 ( ),那么( ),那么( )。 4、吃汤圆的含义是( )。 5、“父母对我们子女说着以后要继续长进——那蕴含着殷殷期望的语言;”想象一下,父母会说些什么? 课题 *3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认识生字5个“篷、淅、沥、咚、絮”。积累词语7个“淅沥、音乐厅、花絮、发芽、品尝、凉丝丝、甜蜜蜜。” 2、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小节。 3、能在品读中感受比喻和拟人的作用,从中体会作者喜爱春雨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课文的2-6自然段,感受春雨的声音美。1、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如: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2、理解课文的8-9自然段,感受春雨的精神美。 教学媒体 图片和文字出示。 课前学生准备 1、课前了解有关作者陈木城的简单背景资料。 2、预习作业 (2) 读通课文,圈出新词。 (3) 形近字、音近字比较 篷 ( ) 淅 ( ) 沥 ( ) 咚 ( ) 絮 ( ) 蓬() 析() 历() 冬() 紧() (3)搜集赞美春雨的词语、诗句。 教学流程 一 谈话,激发,揭示课题。 课前准备:交流关于春天的词语或者句子。 (教师将与春雨有关的词语板书出来:如“春雨绵绵、细雨如丝”等) 1、春天的雨是别有情趣的,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描写春雨的散文。 出示课题:3.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2、作者简介:陈木城 台湾人,曾获洪建全儿童文学奖童诗首奖、儿歌首奖、大陆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散文奖。 3、学生读课题,并了解作者。 二 学习课文,交流感受,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师:春天来了,让浓浓的春意吹进我们的教室,让甘甜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吧!齐读课题。 2、进一步理解课题:课题中一连用了三个“滴”字,春天的小雨给你什么感觉呢?该怎么读题呢?注意节奏和停顿,再次读题。 (一)体会描写春雨声音美的内容。 1、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雨的声音?这几个自然段都写雨的声音,听雨的地点有什么不同? 2、“屋前听雨”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春雨发出了不同的声音,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A、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说说听到了什么? B、捕捉表示声音的词,体会小雨滴发出声音的不同。 C、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D、抓住“推、挤”感受小雨滴的欢快,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林中听雨”加深感受声音美,解决难点。 说明:通过找找春雨落在不同的物体上,发出了那些声音,知道因为这些物体本身的质地不同,因此发出的声音也不同,作者的象声词运用得非常准确。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出示文字: 淅淅沥沥,啪啦啪啦,哗啦哗啦,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整片森林就像一座音乐厅一样。 A、第二自然段写雨的声音,这句话也写雨的声音,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 B、想象:音乐厅里正在演奏什么曲目呢? C、练习朗读,欣赏声音美。 D、指名读4-6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设问题一:“冬—冬—冬”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 解疑步骤: ① 教师带领学生初步认识标点符号:破折号。了解破折号的用法之一是表示声音延长的意思。 ② 出示: “嗵——嗵——嗵!”“冬——冬——冬!” 突然,吹来一阵风,树叶上的水珠通通跌下来了。“嗵嗵嗵!”“冬冬冬!”“啪啪啪!” ③ 对比指导表示声音的词语,体会破折号的作用。 ④ 说说为什么有的时候读的舒缓,有的时候读得急促。 说明: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破折号的用法,理解作者的文字之妙。 预设问题二: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解疑步骤: ①学生自己初步理解。 ②结合生活实际和影视中看到的画面,说说什么时候敲鼓?鼓声一响,给你什么感觉? ③理解作者这样写表达的对小雨点喜爱的情感。 4、播放春雨飘落的画面,直观感受春雨之美。 5、配乐朗读声音美部分。 板书:声音美 (二)感受描写春雨形象美的内容。 1、听雨让我们感受到声音美,看雨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读一读,说一说。 2、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春雨的样子。 板书:样子美 (三)感受赞美春雨精神美的内容。 1、指名读8、9自然段,想想人们赞美春雨还有什么原因? 2、出示儿歌:《春雨》。读一读,感受万物盼望春雨的心情。 3、想一想,儿歌中的种子、花朵、麦苗和春雨有什么关系呢? 4、如果你就是春雨,听了生灵们渴望你到来的心声,你会怎么做的? 板书:精神美 (四)齐读最后一段,表达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1、美妙的春雨发出了美妙的声音,站在楼顶上看雨,一定也是一件美妙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吗?师小结。 2、抽生分小节读文。 3、你读了这节,你能体会出作者有什么样的感情?说说你怎么来表达你的喜爱之情。 三 总结全文 1、谁能结合板书说说春雨美在哪? 2、总结写法:文章着重写了春雨的声音美,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声音的世界,以后写文时可以学习作者的写法,写出的文章会更精彩。 3、再次朗读课题,结束学习。 四 布置作业: 必做: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选做: 1、摘录描写声音的词语,写在积累本上。 板书设计 *3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声音美 样子美 精神美 本课小结 1、 本课是阅读教材,没有过分强调逐字逐句的讲解分析,而是在朗读、体验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感情, 2、 学生的朗读水平不佳,教学中着重指导学生朗读,在品读中感受比喻和拟人的作用,从中体会作者喜爱春雨的感情。 3、 引导学生进行词句的积累, 反馈教学效果的作业 把句子补充完整。 (1)淅沥淅沥,啪啦啪啦,哗啦啦,哗啦啦,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整座森林就像 。 (2)雨丝细细的,柔柔的 。 (3)阳春三月,绵绵的春雨像 。 3、优美词句欣赏:作者在这一篇文章中,用了很多描写雨声的形容词,我们把这种描写声音的词叫做摹声词。你能不能找出这些摹声词呢 ? 。 课题 4 放风筝 教学目标 1 在阅读过程中认识生字10个“筝、衫、翱、徘、徊、瞬、逝、翼、移、纯”。积累词语9个“风筝、诗情画意、水灵、翱翔、徘徊、瞬间、消逝、小心翼翼、纯洁”。 2 按要求预习课文: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用合适的方法理解4个词语“视野、翱翔、徘徊、小心翼翼”。 体会“好像”、“似乎”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含义。 4 体会男孩爱护公物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用合适的方法理解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含义。1、体会“好像”、“似乎”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2、体会男孩爱护公物的好品质。 教学媒体 图片资料 课前学生准备 1、 预习作业 (1)读通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 视野  翱翔  徘徊  小心翼翼 (3)在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上做记号 教学流程 一 媒体引入,激发情感 播放媒体:三月的一天,几朵白云在空中悠悠地飘着。我无意地向天空望了一眼,忽然我的视野中多了一样东西,飘来飘去,忽上忽下。我瞪大了眼睛,看清了——原来是一只粉红色的风筝,拖着长长的尾巴……啊!这风筝给静静的天空带来了几丝生气,使天空变得更加迷人,更有诗情画意了。一个放风筝的小男孩出现了。 出示课题:放风筝 学习“筝”,注意读准后鼻音。换部首,帮助学生复习形近字:睁、挣、净。 二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4、 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 学生交流,小结 一位七八岁的小男孩,在放风筝时,不小心踩倒了花坛里的花苗,他搬来了自家栽种的盆花,移植到了花坛里。 6、 这是怎样一个孩子?请你读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7、 学生自读,交流: 放风筝的男孩出现了,看样子有七八岁。一张可爱的面孔,忽闪着一双大眼睛,像两颗水灵灵的葡萄。身上雪白的衬衫,就像天空悠悠的白云。 小结:这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小男孩。 8、 听写上述句子。 校对出示朗读,同时出现男孩画面。 三 深入学习,读文析句 让我们跟随着小男孩一起放风筝,他一边奔跑一边高喊着:“风筝飞起来了!风筝飞起来了!”风筝翱翔于蓝蓝的天空中,牵动着我的心。 1、“翱翔”是什么意思? 学生可能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就是飞翔的意思,结合课文内容,作者看见的是风筝在天空中翱翔,让学生想像描述一下,风筝在空中忽上忽下,慢慢向上,进一步理解翱翔与飞翔的区别。 指导字形 2、 自渎课文4——9节,用直线划出描写男孩表现的句子,说说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男孩,联系课文说说理由。 (1) “远处,那孩子正慢慢地拉回风筝线,风筝终于落地了,孩子呆呆地站着,看着面前的一畦花苗”。 联系上下文,可以从他“呆呆地站着”、“看着”的神态和动作中,想像到他当时的内心活动——在思考该怎么办,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补种了损坏的花苗,说明男孩诚实的心灵。 指导朗读句子 (2)师生配合读第五节 说话训练:我呆望着天空,站了很久……心想:( ) 师:孩子捡风筝时,踩坏了花苗又跑了,作者以为他是破坏绿化的不负责任的孩子, (3)“不知过了多少时候,那孩子又出现在我的视野里,就像一朵白云悄悄地飘过来。他一手抱着一个花盆,来到风筝坠落的地方,蹲下来,一双小手扒开松土,小心翼翼地把花盆里的花苗拔出来栽进土里。噢,他刚才不小心踩倒了几棵花苗,从自己家里移来几棵补上了。” 理解:“小心翼翼”(查字典)指导“翼”的字形 小男孩“小心翼翼”地补种花苗说明了什么? 男孩的动作以及“小心翼翼”的神情说明他补种花苗是那么的认真,而且花苗是从自己家移来的,更体现了他懂得爱护绿化,损坏东西就要赔偿的道理。 学生交流,指导朗读:孩子用自家的花苗补上了被踩坏的花苗,说明他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孩子,读时应该带有表扬称赞的语气, 3、“风筝又飞起来了,在天空中飘飘扬扬,天空变得越发美了。”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其中“越发“是什么意思?用联系上下文 的方法来理解。(边理解边指导朗读) 联系上文“云儿多么纯洁,就如同孩子的心”,体会天空变得越发美了,是为了突出孩子纯洁的心灵。 4、理解同时,结合课后练习,比一比,用上“好像“似乎”使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 (边理解边品句,加强朗读指导) 5、跟着这么一个心地善良纯洁的孩子去放风筝,心里舒畅吗?把我们的喜悦欢快读出来,齐读全文。 四、全文总结,说话练习 1、学了课文,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男孩子?可以从外貌上来介绍,也在加上他的品质特点来介绍,可以用书中的句子,也可以自己说。 一般写人时,我们都抓住人物特点来介绍的。这是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 2、 说话训练 学习课文的描写,请仔细观察一个同学,向大家作介绍。抓住他(她)外貌上的特点,然后有顺序地进行介绍,注意不要说出他的名字,让大家猜猜他是谁。 板书设计 4 放风筝 外貌:七、八岁 可爱的面孔 忽闪着眼睛 水灵的葡萄 雪白的衬衫 悠悠的白云 神态动作:慢慢拉 呆呆地站 看着 抱着 蹲下 扒开 小心翼翼拔 栽 爱护公物 爱护绿化 心灵纯洁美丽 本课小结 1、 本堂课中的生字在字形上重点指导了“翱、翔、翼”,学生作业中错误较少。 2、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读文体验、拓展实践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3、 在指导语言直播厅的练习时,让学生学习课文的人物外貌描写。请仔细观察一个同学,抓住特点向大家作介绍,并猜猜他是谁;教师介绍动画片中的人物外貌,让学生猜猜他是谁。 4、 在以上指导的基础上,进行作文指导《——的妹妹(哥哥或姐姐)》 要求文中一定要有抓住人物特点的人物外貌描写。 反馈教学效果的作业 训练材料 一、 比一比,组词 争( ) 回( ) 多( ) 舜( ) 筝( ) 徊( ) 移( ) 瞬( ) 二、 填量词 一( )面孔 一( )眼睛 一( )白云 一( )风筝 一( )花苗 一( )花盆 三、 写出表示时间短的词语 瞬间 四、语言直播厅 学习课文的描写,请仔细观察一个同学,向大家作介绍。抓住他(她)外貌上的特点,然后有顺序地进行介绍,并写下来。 课题 5、荒 芜 的 花 园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学习5个生字“忌 茵 仆 允 勿 毒”,重点理解并积累词语:“毫无顾忌”、“忘乎所以”、“提醒”、“望而却步”、“杂草丛生”、“荒芜”。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花园前后的变化的原因,根据课文内容想像说话,了解贝尔太太不同的心情。 3、获得“分享是快乐”的真切感受, 体会与别人分享快乐,将会得到更多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能在阅读中理解并积累词语:“毫无顾忌”、“忘乎所以”、“提醒”、“望而却步”、“杂草丛生”、“荒芜”。 2、能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花园前后的变化的原因,感受贝尔太太不同的心情。 教学难点:能正确理解课文最后一节的含义:与别人分享快乐的人,将拥有更多的快乐;而自私的人,面对的是孤独和寂寞。 教学媒体 图片资料 课前学生准备 认识生字3个。区别形近词。学会用“如果……就……”造句。 教学流程 一、感知美丽,引出反差。 1、 谈话引入:(板书:花园) 同学们,能简要描述一下,你所见过的花园吗? 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是啊,花园是个吸引人的地方,那百花争艳,花红柳绿,是休息放松的好场所。可是有这样一个花园,却长满杂草,荒芜了,(补充板书:荒芜)那又是为什么呢? 3、读题释题:文中是这样描述这“荒芜的花园”的。请轻声读读句子,说说对“荒芜”的理解。 出示句子:几年后,有人再往这所花园去,却发现那里因为园子太大,走动的人太少而真的杂草丛生,毒蛇横行,几乎荒芜了。 教师小结:“荒芜”就是指无人光顾、杂草丛生,因为没有人打理而长满了野草。 指导朗读:让我们一块来读读句子,感受这花园荒凉的景象。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究竟这花园为何会变成这番情景?请大家分节来读读课文,要求不加字,不漏字,读通课文。 2、检查预习。出示词语: 毫无顾忌 忘乎所以 望而却步 提 醒 孤 独 寂 寞 绿草如茵 杂草丛生 荒 芜 指名分别读每一行的三个词语,说说每一行词语各写了课文中谁(什么)?(第一行写的是游客,第二行写的是贝尔太太,第三行写花园) (板书:游客 花园 贝尔太太) 3、感知内容。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选用上面的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学生交流。 三、细读体验,互动交流 (一)品读赏析,感受花园的变化。 1、教师过渡:是啊,这荒芜的花园原本可并非是如此景象的,它在几年前什么样子的呢?读读课文第一、二节,划出相关句子。 2、学生交流: 出示句子:贝尔太太在城外修了座花园。花园又大又美,吸引了许多游客,他们毫无顾忌地跑到贝尔太太的花园里游玩。 初步理解:毫无顾忌(词素分解:一点也没有顾虑)。 联系课文:游客们毫无顾忌地跑到贝尔太太的花园里来玩了,不同的人又不同的表现:(引读第二节相关句子)年轻人,——,顽皮的小孩子,——,悠闲的老人,——,还有一些非常浪漫的人—— 深度理解:丝毫没有考虑到贝尔太太的感受而有所顾虑。 因为花园的美丽,人们毫无顾忌,以至于人们忘记了一切!然而这却使贝尔太太却觉得人们真是有点——忘乎所以 理解: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而忘记了一切,忘记了对花园的主人道谢、对花园的赞美) (二)研读重点,体会人物的心情。 1、如此美丽,如此吸引人的花园又是怎样变得荒芜的呢?对,是贝尔太太想出的主意,是她想出的主意让人们望而却步。 出示两块牌子上的内容并学习: 牌子一:私人花园,未经允许,请勿入内。 (1)    学习生字“勿”,(提醒字形,和“匆”作比较) (2)    引读第二节最后一句话(这块牌子对游客不管用)。 牌子二:欢迎你们来此游玩。为了安全起见,本园的主人特别提醒大家,花园的杂草中有一种毒蛇。如果哪位不慎被蛇咬伤,请在半小时内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否则性命难保。最后告诉大家,离此地最近的一家医院在威尔镇,驱车大约50分钟即到。 抓住“半小时”与“50分钟”这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引导学生体会,一旦遭蛇咬,必死无疑。 (3)贝尔太太的目的达到了吗?引读第四节。 2、几年前,看看自己美丽的大花园和快乐的忘乎所以的游客,贝尔太太的心情怎样?几年后,面对荒芜的花园,她又会说些什么呢? 完成练习: 贝尔太太看着花园内忘乎所以的游客,想: 。 面对杂草丛生、毒蛇横行的花园,贝尔太太常常自言自语的说: 。 四、放飞情感,升华文本。 1、 回读课题:几年后,偶尔有人再往那所昔日充满快乐的花园去时,却发现——,一所快乐的花园变成了——荒芜的花园。 2、 学生讨论:“荒芜”的仅仅是贝尔太太的花园吗? 师小结,再读课题:孤独、寂寞的贝尔太太——她的内心空荡荡的,犹如一座——荒芜的花园。 3、  正如课文最后一小节所写的。 出示句子: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如果我们愿意让别人在此种植快乐,同时也让这份快乐滋润自己,那么我们心灵的花园就永远不会荒芜。 (1)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自由轻声读一读,想一想。 (2)  种植——创造快乐,容得下别人的快乐。滋润——和大家一起分享快乐。 和大家一起分享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那么一份快乐就会变成千千万万份快乐,那么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板书:种植快乐,拥有快乐。 (3)指导朗读,齐读。 4、作业布置。(语言直播厅) 美丽的花园荒芜了,孤独、寂寞的贝尔太太会怎么想,怎么说?荒芜的花园还会恢复昔日的美丽吗?请你将这个故事续编下去。 板书设计  5、荒芜的花园        游客             贝尔太太             毫无顾忌 忘乎所以        贪玩             十分生气 (毒蛇计)             望而却步      绝妙 本课小结 1、 本课是一篇情感性很强,思想性很强的课文,所以在教学中以情感体验为切入口,接近学生的心灵,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2、 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交流印象中花园的情景。学生们兴趣盎然,积极发言,激活了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诱发了他们的原有体验。 3、 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体会贝尔太太心情变化的原因,设计这样一组填空:贝尔太太看着花园内忘乎所以的游客,想:                     ;面对杂草丛生、毒蛇横行的花园,贝尔太太常常自言自语的说:                                                         。通过想象,学生们认识到了只有让快乐与别人共享,才能更快乐。 反馈教学效果的作业 贝尔太太看着花园内忘乎所以的游客,想: ;面对杂草丛生、毒蛇横行的花园,贝尔太太常常自言自语的说: 。通
开通VIP
收藏
+ 收藏PPT吧
节省您50%的设计时间

更新时间:2022-12-12 10:50:48

类       别:三年级

文件类型:docx

软件:Word

大小:1629.00KB

页数:752

提供者:用户投稿

1、扫码登陆后,点击开通VIP后即可下载文档。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上传用户所有,PPT吧仅提供文档存储空间。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处理。


上一篇: 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2.doc
下一篇: 沪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
快速登录 急速下载

用户协议

注意:QQ和微信账号不互通,推荐使用微信登录。


联系
客服
点击咨询
在线时间:9:30-21:00

开通
VIP

回到
顶部